为您找到与艺术教育教学毕业论文 艺术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艺术教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现代理念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身的关怀程度日益提升,“以人为本”的口号越来越响亮。那么,具体到声乐艺术教育领域,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先天条件,判断他是否是这块“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老师,面对缺乏必要嗓音条件的培训对象,也很难有大的作为。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这正是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偏好,选取合适的教材,既发挥学生的长处,又能修正他的短板,全面提高表演艺术水平。
(二)专能互动,发挥合力
所谓“专”,取“术业有专攻”之意,指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所谓“能”,则有广义、狭义两解。广义上的“能”是指包括知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切与“人”的本体性有关的要素,狭义上的“能”主要指与声乐表演艺术相关的人文领域内的才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专”与“能”的曲解,比如,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声乐教育就是“教唱歌曲”,再高级一些,可能会想到声带的训练、气息的控制。但这些都不足以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正确理解“专”与“能”的辩证关系,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检验一名声乐教师是否合格、优秀的重要标志。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曾经对音乐教师的标准做出明确界定:“除音乐专业知识外,应具备全面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不断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演唱技术的训练本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歌唱技巧层面的困难;又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拓宽艺术视野,增强艺术修为。技巧是有限的,情感是无限的,一个学生的“能”的范围越广阔、越深厚,就越有可能深入地理解作品,深入挖掘并生动表现出其中的情感,才能演唱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旋律,而非仅仅是空洞乏味的炫技。
(三)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西方声乐艺术的美声演唱方法,与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犹如同一根脉中绽放出的两朵姐妹花,各有千秋,同样风华。不论是浑厚的“美声”,还是嘹亮的“民嗓”,都是在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二者不仅可以称为“殊途同归”,甚至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邹德华便开始在“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融合上进行有益尝试,后继探索者从未间断。当代中国,已经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与国际社会紧密接轨,我们的声乐艺术观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脱离所谓的土洋之争、民美之争。声乐指导教师更要勇于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舒适、可持续的发声方法,结合每一部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与技巧手法,设计出最合理的演唱方式。只有打破狭隘的艺术观限制,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中西方艺术精华,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推动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二、在教学中践行、完善理念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国家声乐艺术表演人才的光荣使命。只有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我们才能深刻认识祖国声乐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不但要站得到高处、看得见远方,更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在每一堂课上、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倾注热情,贡献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践行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现代发展理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声乐教育美学标准的设定,来源于教学实践,也要接受实践的再检验。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将宏观的理念具体化,并从不同的接受、反馈过程中,提炼共性化的规律,丰富原有理念。只有形成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才有可能实现声乐艺术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培养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迎来中国声乐艺术豪杰辈出、光彩夺目的美好景象。
1实践性教学在理论课堂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中、理论必须要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要改变单一死板的理论教学模式,多多实践。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根据主讲的知识内容,带学生们参观游览相关的环境设计作品,比如说一些新的知识点现场讲解讨论,只有对实际设计作品的考察研究,才可能更加具象的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安排实际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及讲解。例如,大型商场灯具布置采光的合理性、幼儿园色彩搭配是否得当,园艺布局是不合理,舞台表演灯光效果是否绚烂,让学生根据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实践性教学在实验课堂中的应用
实验课是教学中重要的动手课程,是理论的基础上的专业能力训练,是学生对环艺设计理解程度的检验。同学们在实验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及时补充帮助学生们消化,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出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环境设计中例如颜色搭配知识,适用的场合人群相关信息,要求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网站自主查询学习。在查询得到的知识中,学生们会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环艺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会提升自我专业的自豪感,从中获得知识认知快乐。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作品,从构想到最终成型。例如,幼儿园颜色搭配的设计,利用以教授的相关环艺设计软件,以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体系去设计完成绘图实践。
3实践教学在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作品最终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生产实习就是让同学们到实际的社会中去工作体验利用一些社会上的企业资源优势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学校书本中,甚至连教师在社会变迁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相对于一些大学专业老师而言,因为长时间的在课堂中教学实验而欠缺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会与环艺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想脱离,使老理论知识与实际接不上轨。带领学生们社会实践的这个机会,老师们也得得到充电,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环艺艺术学院来说,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了以后环艺实践教学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们毕业后投身社会工作中打下基础,快速融入社会,促进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地域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带来了教育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要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发展相对好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QQQ,供大家参考。
一、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1.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2.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3.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4.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总结
总之,在学前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在生命语境下开展学前艺术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一、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我国现在还处于经济转型期间,我国对艺术教育方面着实不重视,这是教学中所不完善的,也与国民的思想有关,人们都以考大学而考大学,艺术教育在一班人的理解终究是不务正业。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在艺术教育方面却很不重视,认为艺术教育是白花钱,都不愿意花这个钱。艺术教育的目的性不明确而且耗时,所以被人们认为艺术没有用。好多人都不知道那些不上正道的孩子可以在艺术教育中熏陶他,感染他,净化他,从而降低学生厌学,不上正道。艺术教育还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友谊,能使学生更好地和他人交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艺术教育实际上是尊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艺术教育是我们应该鼓励艺术教育,不仅因为研究论证了其价值,还因为艺术教育与其他被普遍认可的教育项目一样具有活力和广泛的基础。艺术教育不仅使我们得到美感,他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是很有用处的,总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必不可少,这也是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应该重视艺术教育,这不仅能提高每一位学生,而且能富国强民,何乐而不为呢?正所谓:“少年强,中国强”。
二、艺术教育影响国家的发展
艺术教育它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富国强民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它尊重人的心理发展也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艺术教育提高人类的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学习的太不全面,而艺术教育正好对能够提高学生的所有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它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艺术教育对孩子们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艺术创作品的欣赏却着实影响着学生的创作型思维,会使学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艺术教育他和其他科学不一样,它是其他科学不可代替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些科学可以培养吗?不能,所以艺术教育不可代替。艺术教育对我们思维的完善和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缺少的帮助。一个有气质的人他必定是受过艺术熏陶的。有感情的教学活动其实越容易被学生所吸收,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什么,就是感情,所以老师和学生建立感情会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艺术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让学生听,艺术本身就富有感情,所以艺术教育中很容易打动人,通过感情教育和思维教育,从而使学生走向一个高素质的水平线。国民素质不提高何以兴邦强国,试想一个素质不高的高材生,纵使他有再多的才华,有什么用。艺术教育可以全面思维、完善人格、发现真善美,一个全面思维、完善人格具有真善美的国民,就算他不是才华横溢,他也不会危害社会,也会散发自己的热量报效祖国,如果他才华不错,很有可能他就是那个造福人类,他就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四、重视艺术教育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伟人好多都是酷爱艺术的人。我国古代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艺术对培养人才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古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有“六艺”.当代科学家钱学森,1992年,钱学森在接受国家的颁奖时,他提到了它的夫人,他说:“她给我系统的介绍了德国的古典音乐艺术,这些包含着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影响的音乐,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广阔了思维,或者说正因为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了死心眼”。从这个钱学森先生口中也证实了艺术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三、总结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也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因该把艺术教育重视起来,塑造一群高素质、高智商、高情商的中国人。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赋予了幼儿艺术与生命精神的完美融合,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幼儿艺术教育是当下社会幼儿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艺术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 ; 交往 ; 问题
一、 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整天被关在商品房里的孩子对其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同伴交往又有那些重要性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的愿望。
2、情感与观念
幼儿必须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同伴交往中,会模仿他人的语言。幼儿在同伴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机会多,在游戏中很轻松很愉快的学习了;在幼儿园,教师创设角色区让幼儿学习是很好的,当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需要家长朋友的正确引导,还要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幼儿在角色区“小超市”的表现,他们可以象社会上的人一样,自由表现,说错了不会被骂,可以自己定价位,收银员等超市人员还可以通过招聘等方法选取。这样,孩子们可能会在一片笑声中而过。
2、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他们会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出来,他说的话做的游戏也会被他人所采纳接受,幼儿的自信心会得到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又会引起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如:一次小朋友在休息时间把我教的儿歌《小老鼠》变成了拍手歌,看到我肯定的眼神,她们玩得更起劲并希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1、伙伴交往的表现
伙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伴间相互交往,他们会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得到互利,会懂得等待分享和谦让,还会使幼儿身心愉快,当一个幼儿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时,如果与同伴一起玩,马上就会眉开眼笑。
2、同伴交往的作用
幼儿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使他们发现与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又学习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形成和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习了自我控制谦让。
幼儿同伴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容易发脾气,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获得社交技能, 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
二 、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普遍问题
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2、心理特征
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特殊现象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孤僻、不合群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外,还存在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有些幼儿有明显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外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会逐渐使幼儿形成骄横无理、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人际环境及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对幼儿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而父母对幼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已成普遍问题。家长往往对独生子女处处包办代替,从而也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和机会,使孩子很少获得待人接物的经验。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因怕自己孩子吃亏,也会立即去干涉,甚至不让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父母的过分保护,限制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现象。对孩子溺爱的父母易对子女迁就,使孩子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这会导致孩子与同伴交往时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随心所欲,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粗暴和过于严厉,父母亲的粗暴对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由于模仿与学习,孩子还常常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其他的小朋友不愿与其交往。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他们的同伴交往。独生子女生活在以父母为伙伴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人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重要源泉。如果没有人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容易使独生子女产生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的想法,表现出极强的利己性和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与他人的交往态度与方式也极易成为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模型。
在家庭结构中,父母的离异或不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孩子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于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而产生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较正规地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从家庭走进集体环境,会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也导致了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者惩罚幼儿,这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压力,进而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等交往特征。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复杂原因,教师对儿童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判断标准重视得不够。在长期的习惯思维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人的呆板的角色等级地位,即老师就是老师,任务是教学,学生在学校,任务当然是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仅仅是幼儿个性的特征所致,从而不重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在今天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即便人们重视儿童的人际交往,也只是重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因为师生交往便于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仍旧忽视具有生活气息的同伴交往。在这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而幼儿的所有社会意识(包括协作精神、尊重别人权利、理解社会规范、服从他人、同情他人、牺牲精神、正义感、坚韧性和服务精神等)都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掌握的,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的交往和游戏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真正学到并能在生活中适时有效地应用之。
三、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及对策
交往是孩子的天性,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人格特征是通过与他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发展起来的,交往也是孩子的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更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正在逐渐失去交往的机会,在生活中出现孤独或孤立化倾向。因此,成人要为促进幼儿的交往创造条件。
(一)、社区创设物质条件,社区多设立一些公园、草坪、儿童游乐场所,使孩子有地方交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交往的地点越来越少,社区在考虑环境设施时,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尽可能多设立一些公园、草坪、儿童游乐场所,使孩子有地方和别人玩,在交往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 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多带孩子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孩子与各类伙伴交往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长的言行、教育模式、人际交往方式习惯、与子女交往的次数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平时注意以自己真诚热情的待人接物态度感染幼儿,并利用带孩子拜访亲友、到邻居家窜门等机会,让孩子能有机会参加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去,并从成人之间的交往中受到启发和影响。鼓励幼儿与各类伙伴交往,了解孩子的交友经验与感受,引导孩子分析交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水平。
(三)、学校要保证和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同时要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积极的指导,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往行为,使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环境
幼儿园是同伴交往最集中的地方,幼儿园就要在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交往的同时,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指导,可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关分享、协商、谦让等方面的游戏。教给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比如:在一次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突然发现了一只蜗牛,多多激动地和我说了这件事希望得到更多相关内容,引来许多小朋友的观看,借此机会我请孩子们互相讨论、交谈,借用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时间作为随机教育请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讨论了:蜗牛的出现,饮食,繁殖等),我做及时指导。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技能,在幼儿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分析成功的原因,利用正强化巩固幼儿的行为;对于攻击性行为进行移情训练,有目的地设置教育情景,灵活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想他人的兴趣与需要,克制自己并作出适当的反应,逐步矫正攻击性行为。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幼儿教育的前沿,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同伴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交往的氛围,对交往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给予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多参加交往实践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成人应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不懂如何交往的幼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于同伴交往中,得到愉快的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勤,《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中国记者》,2004年8期,第19页
[2]卜卫:《儿童的权利》,《少年儿童研究》,1998年4期,第25页、23页
[3]“快乐星球”网站:http://www.happystar.com.cn/news/view
[4]陆晔,黄艳琳: 《重新认识“儿童”》,《现代传播》,2005年2期,第33页、32页
[5] 邹晓燕, 李英玉 , 黄晓梅:《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6 第7期
[内容提要]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美术教育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现实社会中传统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并依据教学经验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教师的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来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儿童 美术 教育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儿童似乎从小就具备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在刚会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涂鸦”创作了,美术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以前人们总是把绘画单纯作为一种学科和技能来学习,随着英语、作文等科目重要性的提升,很多儿童画画的权利被剥夺了,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又开始注意到了美育的功能,美术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实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得当的美术教学方式会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儿童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体验到快乐,使儿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童年,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美术是训练儿童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创新力的一种途径。
大家在提到美术这门学科时,总会很自然的想到,要画什么?怎么画?其实在美术中呈现出来的画,并不单纯是靠手画出来的,美术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要通过眼睛对物象、社会、生活、的观察,再经过大脑的再加工创造才能创作出作品来,只有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才会意在笔先,画出打动人的作品来,绘画过程中讲究对画面布局的思考,这是一种整体布局能力思维的训练,绘画过程也是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在美术中,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会让儿童有一种设计的思路,你会发现美术设计的人才的思路很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做事有创新是成年以后做事业很重要的一种素质。
(二)美术会使儿童有独特的审美感。
在绘画过程中有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了很长时间的美术,怎么判断他已经有进步或者是学的不错呢?是画得像还是在全国比赛中能拿奖为标准呢?其实这都是次要的,都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通过绘画,如果有一天,您的宝宝说:“妈妈,我觉得您不适合这件衣服,适合那件衣服,妈妈,咱们家的墙不适合这种粉色适合这种淡淡的绿色,那么,恭喜您,您的宝宝,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孩子开始关注家里的色调搭配,妈妈的服饰搭配,孩子已经具备了审美的水平,达到了美术其中的一个功效,就是美化生活的功效,孩子已经把这种能力转化到生活中,达到了实用性,具有审美是儿童获得美术进步的明显标志,驾驭能力更是孩子成功的开始。
(三)美术使儿童有变通的思维能力,加强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大家一提到美术,就会眼前浮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着画笔特别认真的画画,但从美术的宽度与深度来说,美术的课程不只是二维的单纯绘画,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二维平面,三位立体浮雕是多种材质的表现方式,有人说:还不就是画画吗?美术除了单纯的拿笔画画,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变通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怎样训练的呢?因为在美术中即使没有笔也能画画,例如:手指可以画画,胳膊可以画画,用不同的材质拼贴到一起也是一幅非常精美的艺术品,所以美术不止是用笔在画,只要动动脑筋,转换思维,作品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儿童从小具备变通的思维能力,使儿童掌握了一种很重要的素质,那就是灵活的变通性与创造性,那么解决事情的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不解决,从小让儿童有变通的思维能力,那么等长大后解决事情的能力也会增强,语言是沟通的方式,美术也是一种沟通表达的方式,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梦想,让沟通变得更生动有趣。
(四)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儿童参与社会活动。
儿童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由个体的方式融于社会的集体中,美术活动也很好的为儿童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画展和拍卖会,以及参加全国或者国际性质的绘画比赛,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得到社会评价、社会反映的途径。儿童参观画展,也是与他人的交往,结识新的朋友与小伙伴,认识大师的画,了解画作的创作年代与背景,丰富儿童的知识,各种比赛也是需要经历初选和最后评定,经历的过程让儿童更全面的认识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广泛空间,这种空间更是一种很直观,很有效的社会活动。对儿童由个体人转化成社会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通过美术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各种的能力。通过美术可以对儿童进行的社会化培养,但儿童学习美术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只要教师能够以儿童为本,引导儿童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术活动去推动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定会使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事业有蓬勃的发展!
二、现实社会中传统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
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认真的教学生们学画画,例如以苹果为例,为了教好大家画苹果,美术老师特地每人发一个苹果来观察,动机是好的,可是到结果就有问题了,所有的同学画的苹果是又大又红,老师很满意自己的煞费苦心,家长很满意孩子们画的逼真的苹果,只有一个小男孩画的苹果不是圆的,而且,“苹果”上还画了只小虫子,这个小男孩遭到家长的批评,说他画的很丑,我们反思一下谁敢保证苹果必须是圆的?那个小男孩真的错了吗?
(二)偏离教育规律。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给孩子规定了学素描,其实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在儿童5、6岁这个富有创作能力最佳的年龄段过早的给孩子带上枷锁,禁锢了儿童的思维。
(三)缺乏儿童情感的培养。
看看谁的画最漂亮?这是老师和家长们在下课时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每每看到用技法非常娴熟的儿童,家长就大加赞扬,真好啊,真美啊,其实我们应该过多的去发现儿童在作品中呈现的感受以及情绪,在作品里,您如果,更注重儿童的情感,那您肯定能发现您的孩子心智发展是否健康。
三、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
提到儿童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起英在《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四期“对儿童美术教育中误区的认识”指出:“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物条件的灌输给儿童,忽略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儿童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儿童很快失去兴趣,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教具直观演示,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儿童的段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儿童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荷兰风车”美术教学活动中,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幻灯图片引导儿童欣赏观察,相信荷兰的独特建筑,色彩丰富的郁金香,和白色的风车,画面的直观优美的视觉冲击,会很好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讲述故事,创设想象情境。
儿童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儿童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会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想象的更加丰富与优美,如:在《月光与烛光》这节课中,讲述:人们很早以前,天文知识很匮乏,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变化时,人们就很担心以为是天狗吃了月亮......故事的启发,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科普/科学,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量,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儿童表现的欲望被很好地激发。
(三)创设问题情境,互动性课堂。
思考是创作的源泉,课堂的互动性,会让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大大提升教学的课堂质量,美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互动的配合的过程,例如:让儿童体会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如果单纯让儿童做表情,儿童肯定对情绪理解的不够深刻,如果设置一些环节来提问题:喜,是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呢?比如你在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新玩具,高兴吗?高兴就是喜的情趣,那么你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呢?儿童很容易用肢体语言、表情把喜的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儿童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四)表演型 创造身临其境的体会。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本书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美术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它注重发掘执行美术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对于老师要有很好的智慧,儿童都有表演和表现的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在刚开始上课的开端就把儿童带到一个童话般的表演课堂中来,会带动儿童的舞台表现欲望,同时让儿童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事物的特征与内涵
(五)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儿童。
美术是儿童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儿童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湖北宜昌兴山儿童园张梅老师在http://www.jsmsjy.com上刊登的《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儿童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儿童的“心灵感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且每个儿童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
(六)用爱心信心教导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适当的正面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但现代教育“大拇指教育”到处都是,只要儿童做对一些小事,老师也举大拇指,这样儿童会觉得老师很不诚实,而且对老师的鼓励也会变的很漠然,老师要实际一些,跟据情况来对儿童说正面积极的话语,不一定说:“你真棒”才是夸孩子,让儿童感受到正面鼓舞的信息,就要提升教师的夸人的技巧。
(七)懂得儿童的老师,才会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专业老师幼教化,是时代的要求,一个专业素养非常高的老师,即使学历很高,知识很丰富,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也很难成为儿童们的朋友,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只有懂的心理学,喜欢孩子们的老师都会是孩子们心中的“明星”孩子们也会主动的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各种活动与课程,老师才能真正的帮助儿童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儿童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在那浪漫的童话般的创作里,,在那里有孩子们的梦想,在那里是孩子们人生的启航,科学的艺术殿堂,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我们的儿童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目录:
[1](英)赫伯·里得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孔起英著,《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张梅著,《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http://www.jsmsjy.com。
[4]朱家雄著,《儿童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5]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日趋重视,相关文件提出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所以这门课程被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各高校应对本门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行教育体系中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当前,最受幼儿园欢迎的是“反思性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应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反思审查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贯彻全程实践理念,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技能。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改革策略
(一)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提高儿童早期教育水准,取决于家长与师资的素质,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对反思性实践型幼儿教师的需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和理论经验,依照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能组织成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进行反思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三)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 ,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
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如下图)。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
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
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王文乔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川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但菲等.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人类知识获取的方式。慕课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主动顺应高等教育的变革,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在慕课时代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自2011年秋天起,慕课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这场最初发起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名校。
慕课(MOOCs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意指大规模在线课程。“M”代表Massive,表示慕课注册人数多,规模大,它与传统课程教学中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习者不同,慕课拥有大量的学习者,规模可上千上万,甚至史无前例。第一个“O”代表Open,表示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慕课以学习为导向,只要注册账号人人都可以参与学习。第二个“O”代表Online,是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在线实现的。“C”代表Courses,所指的是讲授主题的提纲、教学内容视频、布置的作业以及学习注意事项。
慕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引爆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暴。这场风暴始于2011年秋,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1门《人工智能导论》课程,随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呈现出了井喷之势,高等教育领域的三大慕课联盟相继成立,分别是Udacity、Coursera、edX,三大运行商为学习者系统提供大规模开放平台。慕课与传统的在线课程、远程教育不同,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
在慕课的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过程、师生互动过程能够被完整地、系统地呈现。慕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解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再简单停留在工具和手段层面,而是直接影响到更深层次和更具实质性的教育教学的操作过程中。慕课通过碎片式的知识呈现方式,以短小的视频课程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实际掌握的情况,自由控制这些视频,可以快进跳过,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中还穿插着一些小测验,学习者只有答对问题才能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种“通关”设计不仅可以让学习者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还可以避免学习者知识的断层,夯实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慕课还整合了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学习者在观看视频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虚拟讨论区、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方式展开讨论,或者在线向教育者寻求帮助。
在答疑讨论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完成了知识的理解和初步建构。学习者在慕课平台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观看视频情况、测验情况、社区讨论情况,这些数据被服务器详细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教师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研究,全面地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更加及时、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习者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改进学习方法,凸显个性化学习。
目前,我国慕课教育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加入Coursera,向Coursera免费提供中文在线课程,并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流名校共建全球最大的在线网络课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同打造中国的慕课平台。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表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借鉴 MOOCs 经验实现教育模式和方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承担着向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级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但从总体上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仍然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即使一些高校也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的地位张力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实效性偏低仍然有负于社会的价值期待。
从本质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体现为主体在对象性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主动态势和支配地位,即具有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主体意识到自己与外物的主客体关系并以此来确立自我,实现自我的主体地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高校教师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要求组织实施教育的活动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自身内在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的接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而活动过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大学生以认知、情感、体悟等方式潜移默化,积极主动地构建和内化,自由感受、选择、判断、内化和践行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追寻人的意义和价值,促进生命成长。但由于受理性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强调为社会政治服务工具理性,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的需求和内在的人性需求的冲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课程教学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现象严重,普遍认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是可以通过道德认知推及而来,将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等同于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学习过程,把人性窄化为理性,用对待自然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将毫无生命的绝对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价值观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的思想、情感、主观体验被漠视,学生淹没在抽象化、符号化的科学世界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析、论证等理性认知活动将本应包含知、情、信、意、行于一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知识化、抽象化的知识条目和论证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成了知识训练的封闭场。最终,本应促进人的生命完整和充满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压抑人性、埋没个性、桎梏灵魂的一种训练。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呈现出的并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是一个知识的、理性的工具。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曾说:“所有的异化都是一种遗忘。”[2]对学生的漠视与遗忘导致了原本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真走向了异化,陷入了软弱无力的状态。
慕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慕课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彻底解构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育者将客观认知传递给学生的过程,知识内化是教育者将外部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其中,前者是前提、铺垫,后者是目的、归宿。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上,知识内化则发生在学生的课后作业或者课后实践中。
而事实上,知识内化是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形成的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问题,如果教育者在学生发现个性化学习问题和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提高。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知识传授,轻知识内化,学生在知识内化阶段很难得到老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这就严重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甚至产生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而学生则产生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人格。慕课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可能,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增长,更关注学生的态度、个性、行为。
学生将自己的需求、兴趣和期望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由选择和支配学习过程,在课前完成了知识传授过程,知识的内化过程发生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教师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把问题的探究引入更深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其知识意义的构建。师生之间建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彼此间进行着知识、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防认为:“在‘慕课’面前,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慕课’这种方式不在于优质资源分享,而在于教学改革,在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3]慕课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改革注入了新元素。但慕课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将其绝对化,试图用其完全取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关系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适宜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翻转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前,教育者首先下达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完成线上听课。微视频短小精悍,时间长度约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视频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而成,每个微视频聚焦一个知识点,目标明确,主体突出,内容精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微视频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动画、图片等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思辨的概念形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这些微视频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意角落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的进度学生自己掌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真正实现了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者转变成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课前对基本的知识点的学习,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的时间,增加了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在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由于各个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导致了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平衡性。
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回顾的方式,对微视频中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线上所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和学生在线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观看微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问,与教师展开对话,或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思考,合作探讨问题,教师走进学生的讨论中,融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必要时给予帮助答疑。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符合90后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特点。
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尽管他们掌握这些知识花费的时间有所不同,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随后在课堂讨论中有了发言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先驱亚伦和伯格曼认为,翻转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充分使用好课堂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主阵地和多阵地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培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率不仅要着眼于课堂中,还要着眼于课堂之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将主阵地与多阵地相结合。慕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上课之前,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开展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反馈,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加高效。
(二)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相结合
社会需要意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个体需要意指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组织施教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接受教育的过程。为此,满足社会需要与学生的个体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取得实效的关键。但在传统班级授课教学中,教师按照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学习时间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个性需要。慕课建立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展开针对性教学,将社会需要与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我分析、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新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的目标。慕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无论是课前的微视频学习,还是课堂中的师生交流,都是旨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在自主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为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合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或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合作学习将知识引至深处,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与同伴交流中,将知识拓展加深,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在机电类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钢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学前教育也不断受到重视。而实践教学法的提升课堂实践强度,并通过举办相应的文艺演出并参加小型音乐会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学生们的乐感并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运用研究
“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含义:
1.与课堂教学相对应,意指一种教学模式。
2.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意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探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是指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实施艺术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钢琴在幼儿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许多幼儿园都对教师的音乐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教学成为了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和人生发展紧密相关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充分反映了职业化特征。
钢琴演奏能力是在学习、训练和实践中形成的,可见实践是钢琴学习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钢琴教学不只单纯教会学生几首曲子,而是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将所学的知识通过钢琴表演完整的、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途径。
钢琴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检查学生练习的效果和成绩,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具备任何钢琴演奏的基础和常识,教师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表演实践,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和表现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练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能给教师一个教学反馈,检查短期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共同其分析演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也可以选择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一起学习。经常的表演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情境,增加钢琴表演的实践经验。
钢琴专业技能考核作为钢琴教学中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对钢琴学习效果的直接判断,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实际表演能力。钢琴考核能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钢琴技能考核中,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成绩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信心都有重要意义。
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期望,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演奏自信,如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也能从一定角度上起到诊断作用,发现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因练习不够或技术不成熟导致过分紧张焦虑,还是因为背谱出现问题导致演奏缺乏完整性等等,这些信息通过考试实践过程,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更好的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假如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水平的考试,则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更明确的目标,通过考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通过评语了解自己在读谱、弹奏方法,音乐表现上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使学生的钢琴学习多一层自我要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正面的影响,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各类文艺演出,不仅是检验学生潜能、专业技能培养成功与否的阵地,更是发掘、培养、提高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阵地。通过大量的文艺演出活动,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自由独立探索等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的式来锻炼、展现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去锻炼、提高。通过实践过程体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型音乐会对钢琴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学生演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演奏心理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可以以锻炼演奏心理为主要目标,开展小型的音乐会,充分考虑学生自身演奏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音乐作品,甚至是儿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经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演奏实践中获得经验,锻炼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缺少演奏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一次课堂实践、考试和音乐会都是宝贵的实践积累。实践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逐渐积累演奏经验,提高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开拓艺术视野,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全文如下: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操技能。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人才,会计教学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参加实践对会计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亲自接触会计实务,通过处理凭证、账目、报表等财务问题,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培养能够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会计人才。
然而,会计行业具有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特殊性,这使得学生的校外实习通常难以深入,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经验的进程受阻,可能导致会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以及解决会计实务的能力,培养真正懂理论又熟悉会计实务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就此展开,将理论基础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实践方式。
1.会计基础课程与校内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与会计基础课程相配合,用于巩固课堂知识。会计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实践与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两部分。
(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与对初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有关会计的原则、假设和理论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例如,对于《基础会计学》或《初级会计学》中的“会计分录”章节,这部分内容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校内模拟实验室
校内模拟实验室是对课堂实践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阶段性的岗位模拟实习。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实习期,配合会计课堂知识,根据相关知识的会计岗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校内模拟实验室内,可以让学生模拟分岗实习,根据岗位和职责划分,制定实习任务书,以企业中实际进行的经济实务为例,模拟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者模拟轮岗实习,提升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制定财务报表,处理财务数据,针对课本中的专项知识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尽快消化,为学习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会计专业课程与综合模拟实践相结合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专业知识。一般在会计专业知识结束后,会安排约2个月的综合模拟实践时间,与此前的课堂实践和校内模拟实验室相比,综合模拟实践更加注重对会计流程的把握和实际能力的锻炼,一般选择某个实际企业完整的会计实务,包括建账、编制报表、资料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业务。
通过综合模拟实践,结合企业实务,使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接触到原始的发票、账簿、报表、凭证等会计资料,学校根据所教学的专业知识情况,为学生布置综合模拟实践任务,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针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
此外,综合模拟实践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随着专业财务软件的普及,电算化在辅助手工作账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会计应用知识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完成后,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基地实践和顶岗实践,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学校可以选择若干财务制度成熟规范的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以分批分期的方式选派学生入驻实习,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环境观摩和学习,掌握到更多的会计实务,提升实践和操作技能。
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后,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好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习参与会计实践,体会出纳、稽核、成本核算等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会计专业教学永恒的主旋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本文总结出“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模拟实验室―综合模拟实践―实习基地实践―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旨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良性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会计实务,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为推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秩序、健康地发展,在把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正确路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十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力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为推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秩序、健康地发展,在把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找到解决实践教学的正确路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是在常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的模式,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独立学院从一开始就把办学的宗旨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之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提倡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在国家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后仍然不加大力度开展实践教学,或者有所行动而只是喊喊口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这种现状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严重地影响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独立学院属于新生的事物,办学历史比较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是在参照公办性质的普通本科院校和所依托的母体学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性开展实践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重视不足问题
一方面,很多独立学院的领导只重视短期效益,而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长期效益抛在脑后。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就业率,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辅助而已,拿到学分即可,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帮助不大。这就造成了有些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就不再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而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至于学生是否理解、领悟,能否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也无从验证,这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另一方面,学生对实践教学亦不重视。“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其成长背景与上几代人明显不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突出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提倡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1]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拥有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在学习中只重视专业实习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认识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对建构自身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重要性。校方和学生不重视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亟需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实践环节。
(二)经费保障问题
独立学院属于自主办学,其经费来源与公办院校截然不同,经费投入很难得到保障。公办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国家专项拨款,实践教学经费得到了应有的保障。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自身的办学特性,实践教学的经费相对而言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有些独立学院虽然也投入了一些经费开展实践教学,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束缚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长此下去就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乐于实践的学生也因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实践无法实现。有些独立学院认为国家只是提提口号,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没有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也从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经费投入,实践教学也就此搁置。独立学院亟需设立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师资队伍问题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由母体学校教师、本院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母体学校教师的精力主要投放在母体学校,虽然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发展有心贡献一份力量,但往往由于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压力而搁置。本院专任教师大多属于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2],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往往又比较高,不但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很好地能够通过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这些对年轻的本院专任教师来说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师流动性也比较大,实践教学就算是本院专任教师有个别能够胜任也缺乏长效性。外聘教师在独立学院授课只是兼职而已,根本不关心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仅仅把此当作自己的副业,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性严重不足。独立学院这种独特的师资队伍构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因此,独立学院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本院专任教师的科学研究,积极探寻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四)监督不力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时间比较短,学校的监管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况且,实践教学往往寓于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中,在布置任务时往往并不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大多数是由学生自拟题目,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开学后学生只要将社会实践成果或社会调查报告交给辅导员即可拿到学分。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既缺乏良好的组织,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实践教学事实上已经戴上了形式主义的枷锁。这种缺乏监督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降低,进而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不重视,投机取巧,不参与实践活动,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应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负责、各部门配合的一套实践教学队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和跟踪,优化考核体系,提高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寻一套符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且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一)确立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确立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其目标应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渠道,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想信念,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合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
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资源相对比较短缺。譬如,资金匮乏和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因此,独立学院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
第一,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本院专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提升本院专任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驾驭能力,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入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发言,使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并非一定是校外教学实践,独立学院可以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把所学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这样既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又能够使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第四,充分利用校内社团活动。社团指导教师在布置社团活动任务时,有重点地将活动的主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起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社会进行调查,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在实践中被学生掌握和运用。
(三)拓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习领域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拓宽实习领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符合独立学院的特性。独立学院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暑期社会调查、校内实践教学等形式,应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放宽实践教学的眼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对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譬如周末参观院校周边革命圣地、寻访老少边穷地区、调查乡俗民情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置身于真实、生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对现实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认真剖析、做出判断、形成观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寻求知识、探索未知转化”[3]。
还可以将专业实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大多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像企业一样较多的是追求效益,缺乏将培养专业技能与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相结合。
常言道:“先做人,后做事。”独立学院应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专业实习时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实践,另一方面也在实习中使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得到历练。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达到知行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得以提高。
(四)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政策能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关键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是否健全。如果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也将是徒有其表,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第一,政策机制。学院领导及老师要提高自身觉悟,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并制定实践教学相关的配套文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组织机制。政策的落实靠制度,制度的执行靠人。学院应成立一套稳定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时代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跟踪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强化教师队伍。通过培训、人才引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研究,探寻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四,经费保障。独立学院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实施。
第五,考评机制。科学的考评机制是保证实践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应根据独立学院特性,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中。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使得教与学都获得了更大的突破。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 :多元智能理论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多元智能理论与计算机实践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的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其中,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语言和“逻辑─语文”和数学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数学家和侦探擅长于逻辑推理,说明他们的逻辑智能较强;歌手和作曲家的音乐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智能较强等。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发现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智能特点,针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智能特点的教学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是一所艺术类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能稍差,但是我发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能却有一定优势,比如他们在人际智能方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使得教与学都获得了更大的突破。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实验案例
(一)样本选定
选取我校2013级声乐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作为样本,每个班各有30人,其中把1班作为普通班,2班作为教学实验班,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涉及Windows XP和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的使用。
(二)实验过程设计
首先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1)你对计算机课是否感兴趣;(2)你平常经常使用计算机吗;(3)你经常用计算机从事什么活动;(4)你经常用的软件有什么;(5)你经常上网吗;(6)你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有多少;(7)你觉得计算机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8)你觉得目前的教学模式怎么样
对于参加实验的两组学生,其中“1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每周4课时的课时量,其中两课时为理论课,以教师讲解为主,另外两课时为实践课,主要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练习,但是部分学生不能专心练习,而是利用这段时间上网或玩游戏。
“2组”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进行教学,在上课之前先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但是由于所学专业是声乐等原因,多数学生对一些音乐软件和网站有兴趣,有的学生还用Cakewalk等编曲软件。另外,学习音乐的学生多数较为外向,喜欢交流沟通。这说明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音乐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做了两点。
1.突出计算机知识与其专业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讲解多媒体软件时,我着重讲了一些音频、视频软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Cakcewalk、Goldwave、Cool Edit Pro等。听到这些软件的时候,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再如,当讲解Word 2003时,由于各种软件在操作上的相似性,我也会同时讲解Cakewalk中的一些类似操作,分析菜单与页面布局的区别与联系,并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软件当中比较通用的一些东西,例如F1一般都是帮助,Ctrl+S一般都是保存等。这样一来,在学会了Word 2003的同时,学生也对一些作曲软件有了了解。能和自己的专业相联系,学生肯定兴趣大大增加,学习也认真了不少。这恰恰是利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的音乐智能发挥了作用。
2.加强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交流协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并不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学生一说话就认为学生在破坏课堂纪律。但是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艺术类学生喜欢交流沟通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我将Word 2003软件中的表格制作,与Excel 2003中的表格制作,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探索两种软件使用中的异同,找到区别和共同点。另外,让学生交流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解答后,再由学生反馈,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在不断提问与被提问中,得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通过促进学生交流沟通并更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声乐专业的学生确实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智能,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我同样又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涉及教学的效果,觉得自己有哪些提高,这些课程是否适合自己等等。具体的调查问卷如下:(1)你觉得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哪个效果好;(2)你觉得通过实验教学对于你的专业知识是否也有促进;(3)你平常学习生活中是否能用到上课讲的一些东西;(4)通过和同学间的交流探讨是否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5)你对以后的计算机课程有什么建议;(6)你认为计算机课程应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经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肯定的,将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各种实验等方式融入教学实验教学当中,实验效果令人满意。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有显著作用,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培养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协作能力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校本教材比原有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更加完善,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教学计划比原有教学计划更具有情境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必须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教育根本,创新教师教育理念,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需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以考勤、考查和考评三项考评结合的考核方式取代单一考量,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民办高校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1.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需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有学者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归纳为:第一,政治态度主流健康,但政治参与热情低。第二,价值取向日趋务实,但存在片面追求物质功利的倾向。第三,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但因缺乏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会日趋淡漠。第四,职业意识较强,但对就业普遍不抱乐观态度。第五,心理需求趋向多元化,进一步走向成熟,但有自卑情绪,心理容易失衡。第六,生源背景复杂,学生差异性较大。第七,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能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第八,教育成本意识相对较高。所有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新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都面临着新的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生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结构也越发呈现急剧变化的态势,面临社会转型和自身成长问题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鲜明办学特色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的民办高等教育也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近几年发展更是迅猛,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除了有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外,正是坚持走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道路,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赢得一席之地。作为民办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然应顺应这种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及时的调整,这种调整如果只限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可能还远远不够,必须在系统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课程建设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作出自我变革。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而教学模式又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的循环范式,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势必带来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加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永恒不变的东西,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调整。近些年的教学理念经历了从“主导主体论”到“双主体论”再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阶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点随着发生迁移。如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已从以往相对单一的重思想政治目标转化为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已从“单向注入式”转化为“启发互动式”;在教学评价的体系构建上,已从“单一结果性”评价转化为“多元过程性”评价。
1.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升华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模式[3]。教师是教学模式的策划者和实践者,能否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关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自主学习、务求实效的理念。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思想和精神需求,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需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我们要通过调研,了解和把握学生现有的素质基础与党、国家、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思想、文化热点问题有哪些。只有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需求出发,教学模式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生理、心理和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3.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结,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创设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整合探究式、合作式和体验式三种教学方式,推广研讨教学,提升专题教学质量,普及案例教学,贯穿演讲、辩论、视听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等。根据具体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际互动环节,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应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应普遍采用考勤、考查和考评三项考评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考核方式取代终结性考核方式,侧重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看是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到课情况、上课纪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等。期末考核主要是开放性的主观试题,考核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题目的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有价值的意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1.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教改的机会不断学习有利于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知识,丰富完善自我认知,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可以利用教改机会和同事们进行交流、分析,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信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2.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各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搞形式主义也不能固步自封,脚踏实地,真正去做,不能安于现状。
3.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要多了解我们民办高校三本的学生,不能一味照搬公办高校的做法,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不能想当然的考虑问题,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收益,不能舍本逐末。
4.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教师,学校和院系也应该行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学校要在行动上支持教师的改革,如: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对于组织的学生活动,给予人财物的支持等。院系也要积极支持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事,院系要从舆论上、行动上予以支持和配合。
5.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每个教师单打独斗,要讲协作性。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攻关,加强集体备课,确立重点、难点,选择适合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教研室的基础上,各个教研室再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事半功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分析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2013年11月17日,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批示: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办好。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纷纷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其中实践教学是其探索的主要方面。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8]5号)颁布以来,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试点,重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的作用,努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反哺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相对不足,这是摆在高校思政课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思想认识的目的。人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认识,并检验和发展认识,最终达到更好地实践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到,“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这段话,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指出了,社会实践是人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工业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北大建校100周年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于2009年5月4日在中国农大也指出“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践的意见》明确规定:“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基础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教学是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深化,具有解除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虑,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观点的理解,验证理论教学中阐述的观点,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觉行为的功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接受”来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死”的教学模式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目的。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这种转变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实践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实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的内涵认识缺乏准确性
我们一般讲的“社会实践”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那是“大实践”,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本地外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这种实践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锤炼毅力、培养品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和社会人。
这个“大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不能胜任的,也是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完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践教学”是“小实践”,这种实践是同课堂讲授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教学环节,偏重于直观性、形象性、感性,便于绝大数学生参与的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强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方法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绝不能使实践教学的结果变成学生更不愿意学习理论。其特点是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系,如视频、课堂讨论、网络实践、专家讲座、条件允许下的某些调查访问活动等,搞好这些活动,对于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大有益处的。
(二)实践教学方式上认识的狭隘性
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每年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参观访问或调查,请几次专家学者作报告等这种认识上,使实践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走出去,请进来”这一种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教学的范畴,但不是一般的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下开展的,其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走出去,请进来”这种教学形式外,还有课堂内组织活动进行的实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实践等等。目前,我校(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课堂内的实践,如视频资料、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模拟等,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
(2)课外校内的实践即第二课堂,如“沱江潮”,每月邀请专家学者就近期有关教学内容或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演讲,即“每月一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外延扩展;充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网通过网络为大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理论教育于文化活动中。
(3)校外实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了八个社会实践基地,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企业文化基地、国防消防看守所法制教育基地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三)参与上缺乏普遍性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必需环节,应该像理论教学一样,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去。但多数高校存在这种问题,由于条件不具备,便采取以点代面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而多数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这就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对象具有普遍性。
由此可得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是有区别的,它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联系的,全体学生能参与到实践中、可操作性强的、思想政治教师能胜任的一种实践活动。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化与外化的目的,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广大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认识到实现实践教学实效性,使单纯地为了实践而实践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深化、践行所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对理论学习更加感兴趣。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认教学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理论教学而又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为了加深理解所学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和感兴趣,进而达到在实践中践行所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断钻研实践教学内容,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精髓,就理论课的某个内容、观点、热点、难点和疑点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二者具有一致性的,要防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教学环节规范化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有进行的重要保证上。
(1)规范实践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全体所有的大学生,不是少数学生,这是由该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2)规范实践教学计划与目标。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做好实践的计划与目标,只有教学计划与目标明确了,教学过程才自觉。
(3)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要按照思想政治理论的教材要求为基础,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4)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应让大学生铭记就某些内容观点或其内涵外延进行的实践,保证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5)规范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践结束后,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想,对其以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应当怎样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某种成果,对学生的实践态度、过程、成果进行规范化评价。
(三)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不是一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一项长久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深刻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精髓,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中接触多样化的实践内容,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分析研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通常而言,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旅游管理论文范文: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所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解决这一问题,可从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方面入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课堂教学的效果紧密相关,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艺术展现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就会降低教学效果。
旅游专业的专业课二十多门,知识覆盖面广,它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文化、现代饭店管理等众多专业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就读职校的初中毕业生,其原有知识结构与现在所开设学科之间出现脱节,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及中外文学、哲学、政治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认识能力、知识结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很欠缺,无法理解并接受专业性强的课程,这就需要旅游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艺术。那么,怎样来展现课堂教学的的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以良好的仪表修饰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教学方法艺术、板书设计艺术、感情渗透艺术和饱和的精神状态去吸引学生,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人的仪表修饰不仅能给人外在的印象,还能参透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非常得体的仪表修饰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印象和愉悦的心境。反之,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仪表修饰是很重要的。就教师的“为人师表”而言,仪表修饰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仪表,也就是说,教师的“为人师表”首先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仪表修饰上。一般来说,教师的仪表修饰应包括:面部、发式、服饰、举止和精神面貌。面部应洁净清新;发式应简洁利落;服饰应整洁美观;举止应端庄文雅;精神面貌应饱满乐观。总而言之,教师的仪表修饰应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自身的年龄特征,充分体现出自然、大方、庄重、从容、积极、乐观等一些必备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服饰整洁、举止文雅、精神饱满,就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敬意、信任和亲近的心里倾向。从而不仅有利于教师顺畅地组织课堂教学,而且会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知识。假如教师不注意自己的仪表修饰,满面灰尘或浓妆艳抹,衣着不整或花枝招展,举止随便或行为粗俗,精神不振或神情呆滞,这就会给学生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或很低落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的仪表修饰很重要,教师一定要讲究仪表的修饰艺术。
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能增强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
首先,教学语言表达要做到规范,准确。
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是指用语要斟酌,要正确无误,用词和要表达的意思一致。这样,学生不但能准确领会老师的意思,还可以从教师的规范语言表达中,得到良好教育。
其次,教学语言表达要通俗、精炼。
教学语言的通俗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使学生能够和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语言的精炼是指教师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过做到语言表达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就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后,教学语言表达要生动、优美。
教学语言的生动、优美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染力。优美动听的乐曲能让人振奋;单调枯燥的蝉鸣会让人乏味。同样,平铺直叙,念经似的教学语言,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做到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节奏鲜明、语调优美,就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一种传授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二是要考虑学生实际。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不能仅限于原有的讲授方式,而应有所创新,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旅游课程的案例是既丰富又鲜活的实例,并且有代表性,因此在传授知识时,应充分借助于大量的、有实效的旅游活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分析、明辨是非、参与体验,以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兴趣。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课件从听觉、视觉及触觉方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引起更多的无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自己开发旅游课件,并结合成形的旅游活动课件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讲解,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使学生内心产生愉悦。
(3)情境模拟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情境模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又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自己所讲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是教师协助黑板上的文字或符号,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板书设计要层次清晰。
第二,板书设计要重点突出。
第三,板书设计要合理布局。
第四,板书设计要工整美观。
旅游专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亲和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培养亲和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的渗透艺术。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精神就会振奋,就乐于求知。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上的情感渗透,把对全体学生满腔热情的爱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全身心的投入,换来全体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以一颗真诚的爱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就应把学生带入所学专业环境中去,在仪表的修饰艺术、语言的表达艺术、教学的方法艺术、板书的设计艺术、情感的参透艺术上不断探索,创建旅游专业职教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有效完成思政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内省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健全人格。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类。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课堂理论教学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让书本知识转化为指导现实的技能。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据以上指示精神以及我校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高校思政课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是有效完成这些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内省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健全人格。它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依据,以学生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主题活动为形式,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广泛参与和体验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优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实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类,主要包括以下的教学形式:
(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
1.演讲比赛。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丰富,思维活跃,他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思想政治等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所以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这样表达的机会。在演讲过程中,对与错、理性与偏激、真理与谬论将通过学生自己的思想交锋,愈来愈明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根据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加油,我的大学”?p “我的青春我做主”等等主题演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各班选派代表观看演讲比赛,到场的同学给每一位选手的比赛都给予掌声鼓励,这样不仅使得比赛的同学得到了锻炼,也使得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得到了教育。对于演讲的内容,我们要求紧扣主题,做到主题鲜明、深刻,选材真实、典型,能够较好地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在语言表达上,我们要求同学尽可能脱稿演讲,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2.征文比赛。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课堂内实践教学中播放《辉煌六十年》等视频,让同学们集体观看同时进行讨论。在观看影视资料、开展讨论会的基础上,组织征文比赛活动。征文以“辉煌的历史征程”为主题,依据史实、现实及自己的切身体会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要求文章主题鲜明,立场正确,思想健康,语言流畅。然后,进行论文评比。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位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并上交论文1篇,经任课老师评阅后,每个行政班评选出1篇优秀论文;最后评选出年级优秀论文,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给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并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优秀论文获奖同学除给予外出考察机会外,课程总评成绩给予适当加分。
3.辩论赛。为了开拓视野,锻炼才干,培养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近年来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的辩论赛。2014-2015学年上半学期,我们面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所有青年学生,举行了一场“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会是一项积极健康、富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活动。回顾整个备赛、参赛的过程,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整个比赛及其准备阶段恰好是在紧张的期末考试阶段,但是各个代表团都能够听从安排、遵从所制定的培训计划;积极地收集资料、写作个性鲜明的发言稿和提纲。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尽其所能投入到赛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能够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外交辞令进行对话和辩论,俨然是一群外交官在进行外事活动。通过演讲、辩论、投票表决等环节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流程与规则,锻炼了与会学生的语言表达、灵活应变、沟通磋商等能力;通过对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与外交家气质。
在参赛的过程中,各个代表团都是很团结、富有凝聚力、富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除了非洲代表团外,其余各代表团的成员都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组合而成,在短时间内,从陌生、到认识、到磨合、再到默契的合作,显示了同学们拓展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为以后融入社会做了一定的铺垫。
这次模拟活动展示了学生的素质风貌,辩论中彰显了同学们的智慧和个性,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青年学子的时代使命感,达到了我们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1.校外参观考察。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事先的筹划,暨阳学院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每年都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思想政治教研室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堂外的社会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
2013年暑期,我院学生赴浙江诸暨市“五泄生态风景区”就浙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这是一次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同学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令世界瞩目,但另一方面却导致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007年5月份,我的家乡太湖发生了大规模蓝藻事件,正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教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寻求平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这是学生们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得出的共识,其教育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这种触目惊心的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也更说明了我们加强实践课程尤其是课外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建党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这一中心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考察,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优秀校友,学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事迹,深刻认识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切身体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2013年6月27日、28日,我们暨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进行实地考察。此行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韬奋书店等众多红色革命遗迹等。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观看了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短片,对革命烈士进行了深切的缅怀,在老师的讲解下,全体同学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光荣事迹的教育和激励。这次社会实践一方面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际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这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实际、面对基层、面对群众,贯彻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要求,这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每年都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例如,为了引导同学们弘扬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树立大学生敬老爱老的美德, 2013年7月,我们暨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老师带领同学前往诸暨市城乡开展“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状况”调研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事先设计好了问卷。到达目的地后,首先对诸暨市内各小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进行了问卷调研;然后分别奔赴诸暨市空巢老人相对集中的街亭镇、牌头镇、东和乡等进行入户访谈;还对牌头镇、东和乡的2个敬老院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敬老院的院长、工作人员以及老人进行交流。敬老院的院长及其工作人员还对敬老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介绍。
同学们通过发放问卷、随机访问、入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向诸暨市区各小区、老人相对集中的河埠桥头及诸暨农村的三个乡镇的老年人以及敬老院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诸暨城乡空巢老人家庭现状,包括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子女赡养状况以及养老需求状况和权益保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的积极努力下,共发放问卷360份,基本了解了诸暨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状况。
在调研中,同学们发现,对居住在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诸暨市农村空巢老人以子女供养和居家养老的家庭为主,自我养老为辅,绝大多数空巢老人反感甚至抵抗机构养老。同学们还发现,诸暨市农村空巢老人长期得不到照顾,照顾体系不完善,社会养老的公共设施及相关的社区服务仍然滞后于老龄化速度。诸暨城市养老的状况要明显优于农村,且城市老人的思想较之农村,城市空巢老人愿意机构养老这种形式。通过近一周的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诸暨市的养老服务状况,同时也懂得了孝敬老人是年轻一代应尽的责任,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锻炼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个别老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我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短期内无法显现,因此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基本上不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
其次,重视校外实践,忽视校内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事实上,校内的实践教学,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比赛,案例讨论等教学形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第三,实践教学模式须进一步拓展。除了原有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外,其他教学模式如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社会公益等也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有些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潜力,必须进行大胆创新,赋予原有的教学模式新的时代特色,像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社区服务、团队活动等都是新颖的实践活动形式。 第四,参与实践教学的普及面不够。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参加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发中,有很多制约因素,尽管很多学生参与的愿望强烈,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参与的对象仅仅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这样,大多数学生的热情没有调动起来,限制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结果实践活动变成了少数学生的“精英活动”,偏离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宗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人员、经费、交通乃至学生的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搞得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是顺利组织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同时,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组织严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社会实践之前,应该制定详尽的实践计划,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在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化调研、法律普及、卫生宣传、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实践。
进行实践教学,就是让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去,让当代大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要使我们的实践教学真正有所突破,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探索。一方面,必须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必须要探索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必须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总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任重而道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关键词:外语人才人文外交新亮点
论文摘 要:外语人才是中国外交“大众化”和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的重要支撑,也是扩大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加强对外语专业学生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外语外事工作的人才,成为摆在外语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未来的新亮点
2008年10月,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中央党校就“奥运后的国际形势与外交工作”做了专题报告,指出今后我国“要大力开展人文外交,加深人与人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友好情谊。”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提出“人文外交”概念。“人文外交”是一种凸显人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对外交流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人文外交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在外交主体上,强调非官方的社会和民间力量的参与,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潜力。其二,在外交方式上,强调将外交渗透到文化、体育、旅游等与普通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其三,在外交理念上,强调世界各种文化的共生并存、对等交流、求同存异。其四,在外交目的上,强调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促使“和谐世界”的构建。
2009年7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出席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表明,在新的形势下,人文外交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未来的新亮点,是中国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外语人才肩负着开展人文外交的重要使命
外语人才是中国外交多层次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支撑,实实在在地担当着外交、外贸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直接构成对外交流的窗口,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现有的千余所普通高校中,除了体育、艺术类院校、部分中医院校外,其它院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共讲授53种外国语言,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涉外性大批人才。然而,目前国内的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大力开展人文外交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单一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外语专业一直被定位于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被当做具有基础学科性质的专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则是“教授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等课程,直接导致了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单科教育模式。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缺少文化底蕴的单向度外语人才难以适应社会要求。”
(二)实践和创新能力缺乏
外语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开展人文外交的对大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适应人文外交需要,加强外语院校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教育
人文外交的性质决定了发挥公民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因而积极培育广大民众的外交观念,促使其掌握国际和外交知识,积极关注和热情参与中国外交事业的建设,共同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也就成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了。为中国日益发展的“大外交”、“总体外交”服务,成为摆在外语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外交理论、外交实务等课程学习
周恩来的“大外交”思想(外交人员不但要有外交外语知识,还应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中外历史、地理文化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认为,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仅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一定要学习驻在国的语言,尊重驻在国的文化,向他们学习。”李岚清同志也曾经指出,“不能只靠外语,要加大内容,增加外交、外贸等方面的知识,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第一,加强外交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增加外语类院校公共必修课,增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内容;第二,开设交流学课程。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总结到,在几十年的外交工作中,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交流学是一门当前中国十分紧缺的学问。很多中国人不懂得交流,结果在对外交往中效果就大大地打了折扣。第三,加强对外礼仪等外交实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交工作中的具体知识。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第四,各高校外语院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等通识教育课程的同时,可根据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能力。
(二)加强外交实践教育
外交是一门交流性、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它应该紧密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如果缺少实用性,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培养学生具备外交外事工作所需的“五种基本素质”(政治、专业、语言、交流、信息技术)和“五种能力”(调研能力、办案能力、礼宾能力、谈判能力、创新能力),是摆在外语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外交实践能力可从以下两个环节着手:
第一,增加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外,还可尝试增设与外交一线工作相关的模拟课。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各种礼仪等方面知识进行专门介绍示范。第二,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各外语院校要创造条件多举办模拟联合国、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模拟外交谈判、模拟新闻发言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诸如国际会议的翻译服务工作、模拟联合国、以及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应加强校外联系,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高素质外交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外交人才的培养就有如空中楼阁。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政府依托的专门从事外交培养的教学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外语院校的师资队伍自身外交外事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更缺乏外交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包括加强他们与外交一线工作的交流。二是高校要为教师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挂职参加外交实践,借以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大教师海外研修的力度,优化知识结构,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师对外交流交际工作的能力。三是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外交外事工作背景的专业人员做专职或兼职教师,以加快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洁篪:“奥运后的中国外交”,《学习时报》,2008年10月6日。
“2009两会杨洁篪记者招待会中英文实录”, http://wenku.baidu.com/view/67509d4bcf84b9d528ea7a4d.html
[2]新华网:“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在京召开,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http://www.gov.cn/ldhd/2009-07/20/content_1370171.htm
[3] 何其莘:外国语言文学:跨越文化的桥梁(2009),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与发展研究网:http://isbrt.ruc.edu.cn/rwlh/html/fzhbg/index.asp rootid=10_30&leaf_id=10_30_50&article_id=525
[4]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8期,第92页。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